我的網誌清單

2017-08-06 【坪林.石碇】藤寮坑登九層源瀑布

藍天隊本星期行程:86()上午745分在坪林茶博館集合再開車到藤寮坑林國家起登,走九層源瀑布回程再訪九層源坑山。

早上匆忙出門,到火車站了才突然驚覺沒有帶雨鞋出門!
怎麼辦? 要回家拿是肯定來不及了! 沒有雨鞋登山鞋,腳上穿的僅是一般涼鞋,今天還能爬山嗎猶豫著還要不要去台北集合是回家好
既然出門了不想就這樣回頭訴自己:先去集合吧,大不了到了坪林,就一個人到處走走找風景試試新入手的相機也是不錯…
搭早上第一班往公館的客運在公館下車,轉捷運到古亭站,永豐大哥說走路5分鐘到集合點,但怎麼走了10幾分了還沒看到〝古亭街〞? 打電話問清楚了是〝牯嶺街〞,原來我走過頭了!

坐上永豐大哥的車往坪林出發,我說明今天忘了帶雨鞋,可能無法走山路了,山友許良治大哥說:到坪林買就好啊! 我問:那麼早有人賣嗎? 許良治大哥說:有啊,很早就開店了,我也正要去買雨鞋呢!  耶~~~ 太棒了我可以爬山了~~~

2017-07-23 【雙溪】坪溪烏山62號起登,走坪溪古道~溪畔小徑登太和山

藍天隊本月正式帶隊行程:
上午八時三十分在雙溪車站搭計程車到坪溪烏山62號起登,走坪溪古道~石空山~溪畔小徑登太和山。



2017-07-16 【南投鹿谷】貓冬望山、大崙頭山、民眾坪山、樟空崙山

今天的行程是要走「嶺頭山、忘憂森林、竹溪神木」,但遊覽車下了竹山交流道,往溪頭的方向就一直走走停停,已經11點多了遊覽車還在車陣中慢慢推進,因為是暑假吧,大家都開車出遊尤其溪頭更是老少咸宜的風景區!
領隊評估這樣的車速到流籠頭(95/13K)應該會很晚了,嶺頭山、忘憂森林、竹溪神木行程也無法走完,徵得山友們同意更改行程;於是遊覽車過縣151道路15K,轉右下,在大石公前停車(今年2月我們才來過大石公~小半天七峰連走)。
整裝後出發已經1210分,領隊英明,趁早更改行程至少我們還有半天的時間可以活動,不然現在還卡在車陣中。領隊擬出的口袋路線是從大石公起登~樟空崙山~龍鳳峽。
溪頭四珠:
鹿屈山(2288公尺)、金柑樹山(2091公尺)、鳳凰山(1698公尺)、樟空倫山(1520公尺)

行程記錄:
12:10 大石公啟登
12:30~13:00 竹林內或再往前到茶園涼亭午餐
13:13 樟空崙步道口
14:51 貓冬望 H1500M 總督府圖根點 
15:19 大崙頭山 H1481M 山字基石
15:41 民眾坪山 H1541M 無基石
15:56 樟空崙山 H1520M 三等-4200 (溪頭四珠之一)
17:01 羊彎(杉林溪11K),領隊等大家都到齊後連絡遊覽車司機過羊彎11K後續行,我們會在前面平直的路邊上車。 司機會錯意,竟在山區來回繞著找不到我們,打手機與領隊連絡… 下午6點多終於看到大巴從羊彎繞下來,大家上車北返。(領隊本來構想是要走到龍鳳峽,但因時間關係,龍鳳峽待日後再重新規劃行程來走囉~)

2017-07-15 【新北萬里】土地公坑古道~富士坪古道O行

藍天隊行程:
上午730分在內雙溪至善路3段楓林橋頭集合,再開車到北28 9k的富士坪古道登山口起登,走土地公坑古道~富士坪古道,上星期才由陳岳前輩探勘發表的新路線。


2017-07-09 【宜蘭礁溪】烘爐地山越嶺桶后溪源頭P型


荒老住礁溪好幾年了,以前的同事燕燕問他知不知道礁溪有個烘爐地山?
荒老知道新北市有個烘爐地山,卻不知礁溪也有烘爐地山!
我告知登烘爐地山,還可以越嶺走桶后溪源頭,於是荒老問我可否帶走此行程?
幾年前走過桶后溪源頭,那悠悠淌水,清清溪流,沿溪行忽左忽右,是夏日消暑的最佳去處,毫不猶豫的答應陪大家再走一回~
早上從基隆搭客運到礁溪8點多,和荒老相約910分碰面,所以先去湯圍溝公園泡腳。

915分,搭火車的燕燕和炳輝也到了,坐荒老的車往櫻花陵園出發,大贏哥夫婦也從宜蘭農舍出發。

2017-07-01 【宜蘭、台中】羅馬縱走

去年炳輝帶隊「羅馬縱走」,小黎跟炳輝走完全程。今年小黎又想要去看羅馬巨木,炳輝義不容辭再開隊,荒老、大贏哥和月里,還有我,共六人成行。
星期五晚上,所有參加人員都住到大贏哥的宜蘭農舍,第二天清晨4點半起床,05:15出發,07:20745.6K登山口,10:33~11:33羅葉尾山,13:20~13:53羅馬巨木,14:21~14:26馬武佐野郡山,約15:50大甲溪登山口。此行含2次休息午餐喝茶,共8小時。


2017-06-27 馬祖卡蹓(四) 南竿~基隆

南竿全島狀似一頭犀牛,東北角上的聚落,是早年從事海上作業時,因望著油庫坑道所處的岬角,形勢像是牛角,因而得名。
牛角的歷史,最早可以溯源自清代,來自長樂、連江、泉州等地的漁民,相繼移駐此地定居;由於牛角澳漁業興盛,在1960年以前,這裡一直是馬祖第一大漁村。長期以來鄰近海域魚汛不絕,抗戰時期馬祖更是一片榮景,花崗石屋紛紛興建,牛角洋面漁帆林立,常停泊200多艘船隻。

國軍進駐初期,軍方在此設立縣政府的前身「馬祖行政公署」,以及各類軍政組織;隨著行政單位外移,牛角才逐漸沒落,民國60年代更名為「復興村」。民國87年起,一群在地有識之士發起『長住牛角』聚落保存運動,他們從『藝文生活、古厝新象』的初階願景起造,在人文觀照驅策下,透過閒置空間再利用,並持續舉辦各種藝文活動,藉以活化傳統空間和建築,重塑了社區價值,也逐步展現了馬祖人的文化自信。